三七网

福建仙游:小药材闯出大市场

连日来,在福建仙游县园庄镇的岭北、义路等村,卓生辉等成千名村民药材种植忙得不可开交,忙着给梯田上的麦冬、郁金等中药材施肥、灌水,增收的喜悦一直挂在脸上。
   位于仙游、惠安、洛江三县区交界处的园庄镇地处半山区,山多地肥,气候温润,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形成以岭北村核心的种植基地。岭北村,虽地处偏僻山区,但种植药材历史长达100多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斤麦冬的价格是大米的2倍多,一时间掀起村民种植药材的热潮,总种植面积一度攀升。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家庭式药材种植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岭北村许多年轻人背起行囊赴他乡做起餐饮生意,留下老人们在家继续守着老本行,加上中药材市场行情看好,如今岭北村常住的1300多人中,种植药材的劳力仍占80%以上,促使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并在去年唯一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通过争取资金、村财投入、村民集资等方式,开建占地300亩、总投资760万元、集登山健身、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多位一体的全县首家大型村级生态公园——岭北新农村生态公园。
   为了发展这一前景看好的生态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在该县药监、农业等部门扶持引导下,园庄镇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挥传统种植经验、技术等优势,将发展中药材套种大豆、花生作为就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特色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发展方向,通过药材种苗补贴、高薪聘请农技人员,发展了一批药材种植、营销和加工大户,成功走上了“市场+资源+农户”的发展路子。目前,全镇在岭北、义路、东坪等10来个村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000多亩,年产量约40万斤,年产值可达1000万多元,2000多户药农年可增收600多万元。
   园庄中药材为啥在短短时间里就能成规模、上产量,崛起成为莆田市最大的名贵中药材集散地呢?“以前没有政府引导,中药材品种混乱、产量低、质量不高,销路不畅。”既是药农又是“土经纪”的蒋民选介绍说,“如今,名贵中药材有郁金、麦冬、川芎、莪术等,还田间套种大豆、花生,从二、三月或八、九月份种下到来年采收,仅需拔草6次,施肥3次,不用喷药,管理方便,而且中药材的效益相对水稻高,亩均纯利润在两三千元。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依托药材经纪人队伍,有一个顺畅的销售渠道,不愁销路!”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作为莆田市历史最老、面积最大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园庄镇在岭北村探索通过成立“民选”、“利民”等2家合作社带动全镇药农致富。对此,2010年与人合伙开起了仙游县民选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药材种植大户蒋民选说:“我做了20多年的药材购销,建立合作社就是想把这里品质独特的中药材以更透明的价格收回,增加村民收入,提高药农规模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据介绍,这2家合作社还为药农们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使园庄镇中药农每年都能根据市场状况进行适时调整品种,引导种植、参与半成品加工、收购、销售等环节,总能够稳稳抢占市场先机,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据带头建立利民合作社的岭北村党支部书记许朝龙说,为了切实完善岭北村“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一步镇里将与村里将通过招商引资,将现有的“民选”与“利民”两个合作社结合起来,开辟连片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高薪引进农技人员,发展一批药材种植、营销和加工大户,引导当地群众由药材分散种植走向规模化生产,从而全面带动留守村民致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