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网

药用植物半夏栽培技术综述

一、概述
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名】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农药介绍》,三叶半夏、三叶老、麻芋子、麻芋头、野芋头、麻玉果、燕子尾等。
(一)半夏成分及药用价值
半夏是一味常用中药,以干燥块茎入药,块茎含挥发油、棕榈酸、植物甾醇、生物硷、粘液质、淀粉、油酸、硬脂酸、亚麻仁油酸、β-与γ-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c acid)、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l-麻黄碱、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和半夏蛋白I等多种化学成分;有燥湿、化痰、健脾胃、止呕吐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咳;是一味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和制剂,糖浆剂、冲剂、丸剂、片剂等品种。现代研究证明含有抗早孕蛋白—半夏蛋白,胰蛋白酶抑制蛋白,止吐多糖PT-F2-I,鸟嘌呤核苷是半夏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半夏具有显著的镇咳去痰作用,其生半夏、姜半夏、明矾半夏都有较强的镇咳去痰作用,且优于贝母;并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抗肿瘤、预防矽肺的作用,现代临床将半夏用于治疗妊孕呕吐、食管喷门梗阻、慢性腹泻、颈部淋巴结炎、慢性咽炎、突发性音哑、甲状腺肿瘤、面部肌肉痉挛、病毒性心肌炎、室上性心动过速、宫颈糜烂、子宫颈癌及预防造影剂副反应,并用于治疗眶上神经痛、牙痛,外用治疗鸡眼、痈疽肿毒、癭瘤痰核等。
(二)市场前景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均较大,平均每年需4000吨以上,随着中药的开发利用的高发展趋势,需求量仍将不断扩大,近年来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市场供应仍然十分紧张。
    野生半夏繁殖系数低,又缺乏有效的传播方式,属于一种开拓性比较差的生物物种,常常限于有限的生境群居,过渡的采挖和耕作制度,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虽然1980年野生变家种已获得成功,很多地方已广为栽培,但由于产量低,大面积推广种植技术难度比较大,市场用量又不断加大,出口量逐年增加,一直是市场的紧缺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半夏种植,合理采挖保护资源,加强科研,提高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是半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产地分布
我国半夏野生资源分布广泛,国内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野生外,其余各省均有分布。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甘肃、陕西、江西、浙江、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区。日本、朝鲜等国有分布。
二、植物形态特征
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50cm。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5.0cm,芽的基部着生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黄色,光滑,部分连年作种的大块茎周边常联生数个小块状侧芽。顶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0.3~2.5c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cm,宽1.5~3cm;成年植株叶3全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cm,宽1~4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呈紫绿色,长7~25cm;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绿紫色,佛焰苞下部管状不张开,上部微张开,直立,或呈“S”形弯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轴下部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浆果卵圆形,顶端尖,绿色或绿白色,成熟时红色,长4~5mm,直径2~3mm,内有种子1枚。种子椭圆形,两端尖,灰绿色,长2~3mm,直径1.5~2mm,不光滑,无光泽,解剖镜下观察有纵向浅沟纹。鲜种子千粒重10g左右。花期4~7月(附图一),果期8~9月(附图二)。

 附图一:半夏花期

 附图二:半夏果期及叶片基部珠芽图

猜你喜欢